1. 首页
  2. 学术动态
  3. 学术成果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学术成果

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2017年学术活动大事记

  • 来源:admin
  • 发布者:
  • 浏览量:

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2017年学术活动大事记

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2017年学术活动大事记

【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是经中国法学会批准,在西北政法大学设立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综合型高校智库平台。】

 

1. 我校王瀚教授入选陕西省第二批“三秦学者”岗位特聘教授

117日,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发布《关于印发陕西省第二批“三秦学者”岗位特聘教授、特聘专家入选名单的通知》(陕组通字[2017]4号),我校国际法学科带头人、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院长、郑斌航空与空间法研究所所长王瀚教授经竞聘申报、资格审核、匿名评审、专家答辩、会议评审和省委人才办审定获批陕西省第二批“三秦学者”岗位特聘教授,成为我省法学学科“三秦学者”岗位首位特聘教授入选者。

“三秦学者”计划是陕西省委和陕西省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更好地培养和凝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提升陕西省人才队伍的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西部强省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的一项重要人才计划。“三秦学者”岗位设置主要围绕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项目实施需要,重点在信息技术、新材料、航天航空、运输物流、生物技术、能源化工、现代制造业及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全省每一学科、行业、领域原则上设置一个“三秦学者”特聘岗位。

“三秦学者”岗位包括特聘教授和特聘专家,在高等学校设置特聘教授岗位。 2012年陕西省下发《关于申报设置第二批“三秦学者”岗位的通知》(陕人才办[2012]44号),按照我校人事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校国际法学科依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的学术队伍和学科优势,精心撰写三秦学者岗位设置论证报告和支撑材料,经过申报、初评答辩、专家组进校实地考察和终评,获批三秦学者岗位设置。

我校国际法学科“三秦学者”岗位特聘教授获批是我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的新突破。跟据《陕西省“三秦学者”计划实施办法》,我校将在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组建高品质的三秦学者学术创新团队,紧贴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陕西省建设自由贸易实验区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需求,聚集和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打造优秀科研团队,强化科研协同创新,优化科研咨政和科研服务能力,不断推出高水平学术成果,持续提升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能力,为建设一流国际法学科创造条件。

2. 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王泽林副教授参加“两岸应对南海仲裁学术研讨会”

我院王泽林副教授应邀于201716日至9日参加了在杭州西子湖畔举办的“两岸应对南海仲裁学术研讨会”。为了跟踪南海仲裁案的后续发展、应对和消除南海仲裁案的法律影响和后果、探索海峡两岸共同维护南海海洋权益和推动两岸合作与发展的路径,中国海洋法学会、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举办该会议。

本次会议邀请了台湾海洋事务与政策协会、台湾海洋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岛内高等院所和相关单位的教授和学者前来参会。来自中国海洋法学会、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第二海洋研究所、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三十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以两岸应对南海仲裁和推动两岸合作为主题,围绕南海仲裁案后的形势及影响、岛礁的法律地位、两岸南海的合作与发展等议题展开大会的报告、讨论和交流。两岸与会代表针对南海仲裁案裁决的谬误、目前南海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两岸在南海方向开展的合作等热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讨论和交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会议是南海仲裁案后首次召开的由海峡两岸学者共同参加的应对仲裁的学术研讨会,对于反击南海仲裁、消除仲裁的后果和余毒、增进两岸互信合作、共同捍卫南海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 王瀚教授出席西安市法学界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317日上午,西安市法学会邀请我市法学界、法律界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进行座谈。来自西安法学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共20余人参加了座谈讨论。市法学会会长丁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黄必方主持。

与会代表重点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同志的工作报告,畅谈了西安法学法律界如何凝聚智慧力量,为实现“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如何在解放思想找短板,齐心协力补短板中奋力追赶超越,发挥更大作用等议题,表明了西安法学界法律界坚决拥护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全力推进“法治西安”、“平安西安”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会上,市委讲师团团长庞江平教授向与会同志解读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决定的今后五年的工作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瀚教授,市法学会航空航天产业法研究会会长、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法学系主任肖周录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丁卫,市法学会副会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赵夏,市法学会常务理事、西安电大副校长宋军,市法学会副秘书长、市人民检察院专职检委王朝勇,市司法局副局长史伟,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陕西邦维律师事务所主任刘云江等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和工作实践,畅谈了学习党代会精神的认识和体会,共同为“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宏伟目标建言献策。专家学者和领导同志的发言,既有宏观考量又有微观思考;既有对西安实现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的深刻感言,又有对加强“法治西安”、“平安西安”建设的中肯建议,令大家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丁健会长在讲话中要求,全市法学法律人要先学一步,深学三分,要带头学习贯彻和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理论自觉走在西安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的前列,给全社会做好榜样、带好头。要深刻把握大西安建设的发展态势,不断增强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始终不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进大西安建设发展中有所作为;要持续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打造一支西安法学研究铁军队伍。他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把讲政治、守规矩放在首位,始终保持政治上清醒坚定,行动上果断坚决,确保西安法学意识形态领域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奔跑在前。他希望全市法学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要努力为我市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贡献智慧和力量。

    4. 王瀚等出席“西安‘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涉外商事法律服务” 研讨会

2017324日,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三秦学者”、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院长王瀚教授、国际法学院刘亚军院长、国际法研究中心国际投资法研究所所长张光副教授,以及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能源投资与合作法律研究所所长吕江副教授共同出席了由西安市贸促会、西安市法学会、浐灞管委会共同举办的“西安‘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涉外商事法律”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邀请到中国国际贸促会法律事务部刘超副部长,就“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建设中涉外商事法律问题做了有关报告。并且,西咸新区、经开区、港务区、浐灞管委会等负责人也分别就自贸区建设和法律服务需求进行了具体介绍。

会议上,“三秦学者”王瀚教授做了重要发言。他指出:自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涉外法律需求服务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这无论从习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涉外法律服务行业的讲话,还是司法部《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中都明显体现出来。这些就为法律实务界和法律教育提出了涉外法律服务和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紧迫要求。而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服务于“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则应至少着力于以下七个方面:第一,西安法律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应当列为陕西自贸区方案和条例中明确开放的领域;第二,西安市贸促会以及西安市政府应尽快建立涉外法律专家人才库,为“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服务;第三,应尽快组建陕西自贸区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向政府和企业提供涉外法律咨询和培训;第四,应编辑出台《涉外法律案例指导》;第五,企业内部应加强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配备,降低投资风险。第六,建议对司法考试进行重大改革,开展涉外法律资格单独考试。第七,应加强西安外贸经济建设,特别是西安空港建设和西安航空大都市建设。

此外,国际法学院刘亚军院长、国际法研究中心国际投资法研究所所长张光副教授,以及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能源投资与合作法律研究所所长吕江副教授。分别就他们关心的“一带一路”法律问题进行了学术阐述。无疑,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彰显了西北政法大学在“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法治建设方面的学术影响力和智库支撑力,为今后与“一带一路”和自贸区相关实体单位开展共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5.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听取我校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工作汇报

411日上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在西北大学召开陕西省地方高校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调研工作会议,听取西北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两所高校相关工作汇报。副校长王瀚教授、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反恐怖主义研究院院长张金平教授和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吕江副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向调研组提交了书面报告材料和相关支撑材料。

调研组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王国庆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政协原主席杨多良,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政协原主席马中平,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刘鹏等16人。

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主持调研座谈会。西北大学郭立宏校长和我校王瀚副校长分别汇报了两校开展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工作情况。王瀚就我校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和合作的整体规划、政策措施、机制平台、重大活动和主要成果五个方面,汇报了我工作进展情况,并有针对性指出在合作交流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关于如何进一步拓展法律领域“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和研究方面,王瀚提出了三项建议:第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合作上,建议教育部启动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千名法学专家和学生相互交流机制”项目,强化国别法律研究,建设一带一路公共法律资源平台,为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提供充分法律保障和支持,在相关国际交流基金和项目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和支持;第二,在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建议对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实行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单独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为企业“走出去”培养懂得外国法和国际法的专门化人才;第三,建议启动区域性研究机构的设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中国法研究中心,或在国内法学高校设立沿线国家法律研究中心,从而更好地促进法律领域“一带一路”人文合作与交流的开展。会议代表发言中,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就“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和研究方面存在问题上也发表了观点。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调研组在听取我校工作汇报之后,充分肯定了西北政法大学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明确表示在此次调研后会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我校提出的相关建议,积极支持我校今后开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工作。

此次会议再一次表明我校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院和反恐怖主义研究院已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一带一路”法学研究的重镇和高端智库,凸显了西北政法大学在全国“一带一路”法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和领先地位。

6. 《吉尔吉斯斯坦国别法律研究》项目顺利通过评审

2017420日,我校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以下简称丝路研究院)承担的陕西省贸促会的委托研究课题《吉尔吉斯斯坦国别法律研究》项目评审会在省政府召开,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丝路研究院副院长刘亚军教授与青年教师张望平博士参加了评审会,会议由陕西省贸促会副会长武福杰主持。

刘亚军教授代表课题组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项目组由我校副校长、丝路研究院院长王瀚教授担任组长,组成人员包括国际法学院和丝路研究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以及陕西克利律师事务所具有涉外实务经验的律师。课题组在省贸促会的支持下走访调研了众多单位和机构,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现行法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形成了法律指南、风险评估报告和法律汇编三份研究成果。项目成果以服务陕西本土企业为主要目的,针对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所涉及到的诸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同时也对该国的相关立法进行了梳理,以便提供更为全面的法律咨询服务和风险防范服务。

陕西克利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克利律师提出,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和丝路研究院拥有大量的学术精英,具备极强的研究能力,结合克利律师事务所提供的实务领域的思路,最终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项目成果。

项目评审专家组由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万强教授、陕西省贸促会法律事务部赵学海部长、陕西英博律师事务所朱政主任组成。经过合意,评审组认为项目成果资料详实、论证充分、具备极强的创新性,三位专家一致同意项目成果通过评审。

最后,武福杰副会长提出,项目的研究成果立足陕西本土,提供了一份极具可操作性的圆满答卷,为我省企业赴吉尔吉斯斯坦进行投资和谋求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也符合我国目前大力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深入合作的战略思想,对今后开展后续工作树立了标尺。

7. 西北政法大学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张光副教授等参加中国国际法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201756-7日,中国国际法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武汉召开。此次会议由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和武汉大学法学院协办。会议开幕式上,中国政法大学黄进校长传达了5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国国际法学会李适时会长号召国际法学界同仁应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国家外交战略的需要出发,为中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之后,外交部条约司徐宏司长和商务部条法司李咏箑分别就其工作领域的国际法实践做了相关报告。56日下午-7日,参会学者和学生分别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领域的16个国际法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西北政法大学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张光副教授和吕江副教授参加了此次年会,分别以“国际法视阈下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巴黎协定》:新的制度安排、不确定性及中国选择”做了议题发言,并回答了参会学者和学生的相关问题。无疑,这两位老师的发言再次表明了西北政法大学在中国国际法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实力,同时,也为进一步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国际法学教学与科研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契机。

8.著名国际法学家、英国伦敦大学终身名誉教授郑斌先生向我校捐赠图书

2017510日,受我校副校长、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航空法治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王瀚教授特别委托,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周亚光博士赴英国伦敦拜见年届96岁高龄的著名国际法学家、国际航空法学家、英国伦敦大学终身名誉教授郑斌先生,专程接受和办理图书捐赠事宜。

郑斌教授和其父郑天锡先生是我国法学史上十分鲜见的国际法研究世家,他们均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得国际法学博士学位,都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国际法学家。此次捐赠由我校国际法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亚太航空法协会主席、台湾东吴大学程家瑞先生促成,我校党委书记宋觉研究员和王瀚副校长曾于去年1214日会见程家瑞教授商定接受该批图书捐赠。

此次受赠图书为国际法外文图书资料共计3000余种、册,创我校历史上单次接受海外赠书之最。其中包括郑斌教授从事航空法和国际法学术研究60多年来珍藏的国际法、国际航空法及外层空间法专业图书;郑斌教授的父亲、民国时期法学家、国际联盟常设国际法院中国籍大法官郑天锡先生所收藏的国际法外文图书;其中尤为珍贵的是郑斌教授英文博士学位论文《国际法院与法庭适用的一般法律原则》打印稿及文献卡片摘录等。

此次我校受赠的图书和文献资料来源广泛、跨越百年,涉及英、德、法、韩、日和中文等语种(含台湾地区),包括劳特派特、施瓦曾伯格等权威国际法学家的经典国际法和航空法著作,联合国国际法院的判例、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决议,部分国际条约谈判的相关历史资料,美国、德国、法国、荷兰、韩国、日本、中国等国的重要国际学术刊物,内容非常丰富,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十分珍贵。这批图书和文献资料展现了近代国际法学到现代国际法学的形成、演进和发展,其中蕴含的学术脉络和学说集成为考察、梳理和挖掘国际法学术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郑斌先生撰著的《国际法院与法庭适用的一般法律原则》自1957年由英国史蒂文斯出版社出版以来已多次再版,在全球国际法学界享有盛誉,1987年曾作为“对国际法和政治学界认识极具重要性的著作”的“格老秀斯名著”再版,成为国际法学界公认的经典文献之一。

鉴于郑斌先生在国际法学、国际航空法学与外层空间法学研究的杰出成就与学术影响,我校荣聘郑斌先生为我校荣誉教授并对郑斌先生襄助学术之举颁发捐赠证书。为传承郑斌、郑天锡先生的学术思想,有效使用受赠图书和文献资料,我校国际法研究中心将以郑斌教授捐赠图书为基础,分别设置建设“郑斌航空法图书馆”和“郑天锡国际法图书馆”,在今年十月我校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图书馆揭幕仪式,向我校师生开放借阅藏书,为国际法和航空法研究者提供信息资料平台;建设郑斌、郑天锡生平图片纪念馆,编辑整理两位前辈的法学学术文集,届时将邀请中外著名学者举行第一届郑天锡、郑斌法学思想研讨会。

9.【”一带一路“系列讲座】“三秦学者”王瀚教授:“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国际法治创新与中国涉外法治建设

2017512日,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三秦学者”、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院长王瀚教授于我校长安校区格物楼401室举行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国际法治创新与中国的涉外法治建设”的讲座。我校国际法学院副院长刘萍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我校国际法学院本科生、部分研究生和教师参加了本场讲座。

首先,刘萍副院长介绍了王瀚教授的学术成就以及本场讲座的相关背景信息。其后,王瀚教授按照年代发展顺序介绍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沿革。进而,引出了中国对外开放30年面临的三个社会问题,即资本过剩、经济发展形成能源的依存度较大、东西发展以及海陆发展的失衡,并针对每一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接下来,王瀚教授特别列举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性、优越性,具体阐释了政策的核心。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涉及的国际法问题,分别从国家主权、经济建设、国际司法与争端解决、三非案件、移民、对国际公约的执行等方面为在座师生进行解释与论述。进而论述了中国涉外法治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以及与之对应的人才质量的提高,具体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在座师生积极提问,现场气氛活跃,王瀚教授对于师生的提问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10. 【”一带一路“系列讲座】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副院长王泽林:丝绸之路视角下的北极航道

2017516日晚1930,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王泽林副教授在我校长安校区天平楼A203教室进行一场名为《丝绸之路视角下的北极航道问题》的讲座。

王泽林副教授的发言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北极航道的相关情况及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重要意义,在中国能源消耗巨大、北极油气资源储量丰富的背景下,开发利用北极航道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的学者提出“一带一路”应扩充为“一带一路一道”,或者将北极航道纳入到“一带一路”其中;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北极航道的国际法问题,主要是北极航道的法律地位存在争议,俄罗斯与加拿大、美国等多方各执一词,俄罗斯与加拿大均认为北极航道不能适用国际海峡的过境通行制度,并颁行相应法规对北极航道进行实际控制,而美国等其他国家认为北极航道属于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随后从国际法实践与理论方面对北极航道的性质进行分析。

11. 【”一带一路“系列讲座】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蒋围博士:南海仲裁案实体裁决的内容及不利影响

2017516日晚1930,西北政法大学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蒋围博士在我校长安校区天平楼A203教室进行一场名为:《南海仲裁案实体裁决的内容及不利影响》的讲座。

蒋围博士的发言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南海仲裁案中菲律宾的各项诉求及仲裁庭相关裁决,第二部分介绍了南海仲裁案裁决对于中国的不利影响。蒋围博士认为仲裁庭的裁决几乎全面支持了菲律宾的诉求,完全否定了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这对于中国日后主张南沙群岛甚至中沙、西沙群岛的整体海洋权利、主张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以及处理与菲律宾的黄岩岛争端,与越南的万安滩争端等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12. 【中国社会科学报】立时代潮头 发思想先声 习近平同志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贺信引起学者热议

201751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专门发来贺信。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贺信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质和内涵,怀揣伟大志向,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壮丽图景转化为现实。

《中国社会科学报》相继报道了国内专家学者对习近平同志贺信的热烈反映。其中,包括了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三秦学者”、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院长王瀚教授的观点。

让法学深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王瀚(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寄语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对我国高校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国际法律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共识”,从利益共同体到责任共同体再到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共同发展的路线图,政治共识最终必须凝结为可供操作执行的法律制度,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对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倡导的不仅是国与国的合作,也是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合作,双边和多边国际条约是我们应仔细研究并参与其中的法律文件。我们需要进一步健全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参与法学教育改革创新和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际法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深入交流,优化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模式,培养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法律人才,积极参与国际法律规则的制定,建立海外投资的整体保护体系,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让法治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关系的共同语言。

13.【”一带一路“系列讲座】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张光副教授:BIT与“一带一路”倡议

2017517日晚1900,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张光副教授于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天平楼A201教室,展开一场题为《BIT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学术讲座。

本场讲座中,张光副教授主要针对“一带一路”政策详解、投资便利化、BI保护国际投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开场时,张光副教授引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为在场师生解释了“一带一路”政策的内涵,并且一一阐释了“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以及两个支柱,进而提出“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3.0”的观点。其次,张光副教授借对于国际投资重要性的介绍,开启了对于投资便利化的论述。投资便利化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张光副教授通过图表的形式,直观地说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国际投资合作的规模、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与加深,并提及通过国际法维护海外投资权益的途径。接着,张光副教授进一步引申话题,将BIT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联系。通过对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BIT现状的讲解,张光副教授分别阐释了BIT的具体内涵以及BIT对于国际投资的保障作用,并得出“BIT是保护国际投资的最重要国际法规范”的结论。

14. 【”一带一路“系列讲座】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吕江副教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合作法律问题

2017517日晚2030,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西北政法大学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研究人员、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吕江副教授,于在我校长安校区天平楼A201教室,以《“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能源法律合作问题》为题目展开了一场次别开生面的学术讲座,国际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吕江副教授的发言主要以国内能源发展的现状介绍与“一带一路”政策的作用这两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吕江副教授为在场各位具体介绍了讲解了我国的能源现状与困境。吕江教授发言人特别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在能源的获取、使用方面均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压力影响。国内原油开采的不景气、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与签署《巴黎协定》带来的限制等种种压力说明,当今中国亟需寻觅找一条能源发展的新出路。其次,吕江副教授第二部分介绍了马六甲困局对我国的影响,进而详细论述了我国自“一带一路”以来为突破马六甲困局所作出的努力,即我国在“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中巴经济走廊、中俄石油天然气管线、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等管道的铺设,在LNG(液态天然气)的大规模进口等方面皆有所促进。由此,“一带一路”政策的实行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的能源安全。

15. 【“一带一路”系列讲座】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客座教授张学安:“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金融法律问题

2017519日,在我校长安校区天平楼A202室,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管理学院MPA客座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学安教授为在座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讲座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金融法律问题”为题展开,为在座的师生具体讲解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资金融通问题。与此同时,国际法学院2014级本科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首先,张学安教授强调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并且国际金融与国际金融法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紧密相连。资金融通既是撬动贸易畅通的支点,也是设施联通的重要保障,也可助力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金融法律制度仍然是国际金融法律制度的一部分,其突出了区域特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体系众多,金融合作机制丰富,我国也在积极推动沿线金融法律制度建设。但是,在制定国际金融法律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问题方面,仍然存在有立法内容比较零散,层次低、资本项目管制程度相对较高,人民币国际化限制了中国国内金融政策的选择空间等问题。其次,张学安教授就“一带一路”建设与外汇管制方面展开论述,介绍了我国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外汇管理四环节,以及现今外汇监管政策的三点转变。最后,张学安教授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在银团贷款、发行国际债券、境内外发行股票融资、投资基金、项目融资、海外上市融资等风险并进行了详细讲解。

16. 【“一带一路”系列讲座】国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萍教授:中国与中亚国家司法协助理论与实践

2017519日,在我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天平楼A202室,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院长、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萍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司法协助理论与实践”的学术讲座。与此同时,国际法学院2014级本科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围绕中国与中亚国家司法协助的理论与实践展开,讲座伊始,刘萍副院长概括性地讲述了本场讲座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司法协助为题,特别就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司法协助展开分析。由此,讲座进入具体论述部分。首先,刘萍副院长介绍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签署的司法协助双边条约的现状,通过图表,为在座师生讲述了四个已签署条约的相似性与区别。进而,刘萍副院长分析得出“一带一路”建设中法律供给不足问题的结论,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层面提出了忧虑。就法律供给不足的问题,刘萍副院长提出了修订、重新拟定司法协助条约的两点思路。其次,刘萍副院长介绍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司法协助的多边公约,依次具体介绍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纽约公约》、《选择法院协议公约》、《海牙送达公约》以及《海牙取证公约》的签署情况。最后,以CHORVANASLXIZMAT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承认并执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费尔干纳州经济法院作出的民事判决案为例,说明了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司法协助实践情况,引出了刘萍副院长对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司法协助制度完善的具体建议。

17. 【中国社会科学报】建设符合我国实际的法学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西北政法大学开展学术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陆航)63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副总编辑李新烽一行7人走进西北政法大学,与西北政法大学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各学院院长、学者及研究生代表50余人开展学术交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3日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探讨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建设符合我国实际的法学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努力培养更多面向国际的优秀法治人才。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瀚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他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一报八刊”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一面旗帜,代表中国的社会科学水平,成为时代思想进步的见证者、引领者、推动者,带动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引领中国学术发展。法学理论来源于法治实践、服务于法治实践,并在法治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只有在法治中国实践中总结抽象出来的理论,才能真正指导法治中国实践。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学研究、建设法学学科体系和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切实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学术期刊既是学术成果展示的窗口,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平台。长期以来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一直坚持开门办刊,开门办报,坚强与地方高校的联系,通过与学者和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共同面向国家重大现实问题探讨如何做好学科布局。此次与西北政法大学学者、师生交流座谈之后,还将共同举办“开放包容 合作 共赢:面向‘一带一路’的法治创新、法学教育与学术传播”论坛,以期通过进一步加强法学研究,努力培养面向“一带一路”的法律人才,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贡献。

西北政法大学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新闻传播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秉承“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坚持“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安大学优良传统,致力于培育拥有扎实专业功底、朴实工作作风、求实工作态度以及追求伟大人格的专门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西北政法大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部署,切实加快学科发展,秉承“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教学与实践并重,面向“一带一路”和国际化方向,努力实现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

18. 西北政法大学在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教育交流论坛上取得多项成果

201764日上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教育厅、西北政法大学等省内高校承办和协办的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教育交流论坛在西安金花大酒店开幕。陕西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梁桂,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许涛,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晓驰,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中巴经济走廊特使扎法尔·乌丁·穆罕默德,波兰波中教育基金会主席塔德乌什·霍米茨基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界和高校代表300余人出席开幕式。我校党委书记宋觉,副校长王瀚,副校长漆思出席会议。

宋觉作为国内高校代表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教育领域的合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是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科技创新和文化引领的重要基地,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国家法学人才培养重镇,西北政法大学积极主动配合“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涉外法律人才;整合校内科研资源,创新组织形式,成立了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与发展法律研究院、反恐怖主义研究院、民族宗教研究院等实体研究机构,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研究;与沿线国家合作,举办了中国——亚欧法律论坛,“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法律论坛等国际性研讨会。我们期望,继续加强与亚欧各国在教育领域经常性地合作与交流,为沿线各国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交流。

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教育交流论坛开幕式上,我校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三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律培训基地,同时宣布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涉外法律专家库。陕西省常务副省长梁桂、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许涛、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晓驰、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我校党委书记宋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副部长刘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陕西省委员会副会长武福杰共同为培训基地揭牌。作为三方共同发起的合作平台,培训基地将发挥科研合作、法律培训、法律服务等多重功能,共同促进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北分会、双边商事法律合作委员会等机构建设,更好地满足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经贸活动开展以及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的法律需求,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陕西省自贸区建设贡献力量。

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教育交流论坛开幕式的签约仪式上,我校副校长王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李新烽,分别代表我校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战略问题研究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宗旨在于充分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特别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强大的学术资源整合能力,及时反映我校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新闻报道,提升西北政法大学的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加快西北政法大学的学科发展,共同推动优秀成果产生和优秀人才涌现。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许涛、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王利民、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宋觉和副校长漆思共同见证了协议的签署。

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教育交流论坛开幕式的成果发布环节,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许涛、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宋觉、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武福杰共同启动了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信息网建设。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信息网由我校发起创建,回应国家和陕西省重大需求,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特色,期望通过提供良好的法律信息服务、法律专家服务以及法律数据库,助力于推进“一带一路”和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法治建设。

开幕式后,我校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共同主办了“开放包容合作 共赢:面向‘一带一路’的法治创新、法学教育与学术传播论坛”。来自我国长期从事法学教育研究的大学校长、院长,以及具有深厚法学造诣和实务经验的三十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参加会谈,围绕全球治理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创新、面向“一带一路”的法学教育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创新与学术传播三个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发表真知灼见,推动了法学教育界对“一带一路” 法治创新、法学教育与学术传播的认识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陕西日报》、《西安日报》、《民主与法制》等多家媒体对论坛及专家核心观点进行了报道。

19. 【“2017丝博教育论坛”|“一带一路”系列报告】教育部重大课题“海上共同开发国际安全与实践”首席专家、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杨泽伟:仲裁案后南海共同开发问题:机遇、挑战与中国的选择

201765日,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博导、教育部重大课题“海上共同开发国际安全与实践”首席专家杨泽伟教授莅临西北政法大学,带来一场题为:“仲裁案后南海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