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利用“制止与国际民用航空有关非法行为的公约(《北京公约》)”法律论坛召开间隙,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邀请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王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航空争议仲裁中心主任聂颖和上海璞燕信息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吴建端,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研综楼国际法报告厅做了题为《中国民航强国法治建设》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主持,国际法学院50余名师生参加。
刘亚军首先对《北京公约》法律论坛做了介绍并致词。随后,西北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王瀚教授为聂颖、吴建端颁发了兼职研究员聘书,并合影留念。
吴建端总经理首先介绍了成为一流企业的经营理念,指出法科学生要进行跨专业的学习,所谓跨专业并不是指跨出法学这一专业单独学习其他专业知识,而是指要学习好与法学专业相关的知识,特别指出要打好民商法学的基础。航空产业是“现代工业之花”,到2035年航空产业更加关注“社会发展”、“经济”、“政治”、“新技术”这些问题,尤其是新技术的问题。作为一名研究者,要学会沟通,沟通是研究者的基本技能。聂颖主任侧重于实务方面的讲授:首先建议同学们要学好有关航空法的专业知识,企业要将危机处理、管理纳入风险管理。王瀚教授指出:其一,全球航空已进入关键的三个时段,即安全、协调、绿色,并提出武力攻击民用客机是否能成为国际罪行的疑问;其二,航空发展对于全球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对GDP的贡献与日剧增,要把航空发展作为战略性驱动;其三,作为航空业的两大载体——空间与机场,毫无疑问是航空领域不可忽略且十分重要的课题。
西北政法大学郑斌航空与空间研究所副所长张超汉博士认为,民航强国有四个构成要件:航空公司强、机场强、制造强、空管强,并提出了空管的责任究竟是归于私人还是归于国家的问题。此次讲座的成果举行,使同学们清晰认识到中国航空发展的现状,并对于航空法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和体会。
下一篇:慕亚平教授在我院做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