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吴宇 刘雪)记者从21日闭幕的“2017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了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我国油气进口主要来源地,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70%以上,天然气进口总量60%以上。
除了油气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还是我国钾肥、天然橡胶等大宗商品主要进口源,也是我国化肥、聚氯乙烯、烧碱、成品油等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和地区在石油和化学工业领域可以互相借鉴,实现优势互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好、人口数量多、市场潜力大,发展石化产业具有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而发展石化工业,能够为纺织、轻工、建筑、电子信息、汽车等下游行业提供能源和原材料,激发市场需求。
此外,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石化技术装备领域的技术及制造能力快速提升,后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石化工程技术领域合作水平和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石化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建设了一大批石油加工、化肥、氯碱、煤化工、纯碱、农药以及石油勘探开发项目。其中,仅“十二五”规划时期,在“一带一路”沿线签约项目合同金额就已超过600亿美元。
去年9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起成立了“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近一年来,已与“一带一路”沿线11个重点国家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推进石油化工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和项目落地。目前,正在开展的相关海外专利技术引进与合作、并购、投资、工程总包等项目近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