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自贸区动态
  3. “一带一路”动态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一带一路”动态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 来源:admin
  • 发布者:
  • 浏览量:

央广网上海10月11日消息(记者吴善阳)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今天(10月11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汤志平介绍了上海近年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情况。

  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上海在开展广泛深入调研、加强与国家部委对接的基础上,制定形成了《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并已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一行动方案是在上海近年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坚实基础上,加大推进力度的升级版。

  为了服务好“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上海市在2015年就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方案,聚焦经贸投资、金融合作、人文交流、基础设施等四大领域,精准发力,持续滚动实施。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第一,在经贸投资方面。经贸投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把它作为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主攻方向。过去三年,上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投资项目246个,实际投资额达54.9亿美元,年均增长近1.6倍;承接重大工程3019个,累计合同额达217亿美元,年均增长9.4%;与沿线国家(地区)贸易额突破500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20%。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在沿线国家(地区)落地生根。比如,上海电气在“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承接的电站、输配电工程合同金额已达28亿美元;华谊集团在“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投资累计达到4.19亿美元;上海企业投资建设的印尼青山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园区及入园企业已完成投资总额超过30亿美元。经贸合作伙伴关系在不断拓展。上海已经与19个沿线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伙伴关系,上海进出口商会与沿线92家商协会和企业成立了“一带一路”贸易商联盟,为企业搭建了合作平台。经贸规模在持续增长。今年1-8月,上海与沿线国家(地区)贸易额达到4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9.3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已达到67.3%。

  第二,金融合作方面。在国家部委支持下,上海加快金融市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确立了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基础的跨境金融服务制度,对“一带一路”建设支撑的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具体表现在: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支持境外机构和企业在上海金融市场发行债券。自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首单“一带一路”沿线企业“熊猫债”以来,“熊猫债”的发行主体已扩展至国际性金融组织、外国中央政府、外国地方政府、境外非金融企业,累计发行已超过2000亿元。上海黄金交易所分别同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匈牙利布达佩斯证券交易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授权对方挂牌以“上海金”计价的期货合约,实现了“上海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首发。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黄金交易所已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国际会员12家,约占其国际会员总数的近20%。人民币跨境业务迅速发展。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已经上线运行,首批19家境内中外资银行参与,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中心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在上海自贸区开展人民币境外贷款、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创新业务,截至目前,累计已有678家企业开展跨境双向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约8650亿元。金融机构集聚效应明显。近年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中国保险投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上海总部等一批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关的国际型、总部型、功能性的金融机构和组织,相继在上海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外资银行也积极来沪设立分支机构。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共有来自15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5家法人银行、13家外资银行分行和11个代表处,在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银行的总资产规模约2122亿元人民币,占上海辖内外资银行的14%,同比增长近49%。

  第三,人文交流方面。上海依托国际大都市的人文优势,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在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开展了多领域、深层次的广泛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了民意基础。文化、旅游等合作深度拓展。上海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建立了艺术节、电影节、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创演等领域的五大合作机制。其中,“一带一路”艺术节合作发展网络已覆盖到30个国家、60家艺术节及重要文化机构;上海国际电影节已将“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展映板块的常设单元,今年共收到“一带一路”国家申报电影1016部,占总数的近40%。教育、医疗等国际交流取得新进展。2016年,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在沪留学生约1.6万余名,占来沪留学生总数超过25%。同时,上海还组织开展了各类专题培训项目,资助“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人才来上海学习进修,培训议题涵盖航运、能源、农业等多个领域。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为主要合作方的“中国-捷克中医中心”项目已正式纳入中捷合作国家战略。友城合作持续扩围。上海充分发挥友城对外交往的主渠道作用,目前已与57个国家84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合作网络进一步得到拓展。

  第四,基础设施方面。依托世界级航空和港口的枢纽地位,不断完善与全球城市枢纽节点地位相匹配的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提升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航空枢纽服务功能明显提升,上海机场航空旅客吞量超过1亿人次,已成为全球第五、我国第一的枢纽性机场,航空货邮吞量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三位。目前,已有107家航空公司开通了到上海两场的航班,航班网络遍布全球282个城市。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地区)实现了直航,通航点达到47个。目前,通过上海机场进出我国的“一带一路”航空旅客占全国机场总量的1/3,航空货邮占全国机场总量比重超过50%。深水枢纽港集疏运功能不断提升,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七年保持世界第一,上海港国际班轮航线遍及全球主要航区,已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1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了密切联系。2016年,上海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完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964万标准箱,占总量的35%。国际航运服务功能有力拓展。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了我国首个“一带一路”航贸指数,为衡量“一带一路”国家(地区)贸易畅通、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成效提供了量化标准。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技术合作中心落户上海,将进一步增强上海代表我国参与全球海事技术标准制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