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合设机构——国际贸易中心10月4日在日内瓦发布《2017中小企业竞争力展望》年度报告。2017年度报告的主题是“区域:全球贸易之门”,侧重于区域经济贸易与小企业发展的分析研究。
报告称,更深入和更广泛的区域贸易一体化能够产生更多的价值链活动,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
报告注意到,中小企业长期处于价值链活动底端,无法与同行业大公司进行竞争,因此也难以提供体面的工作机会。而地区贸易是其通往全球贸易的大门,更多的价值链活动也发生在地区内。
目前,全球贸易呈现区域集中化趋势,全球性价值链围绕着区域性枢纽运作。全球主要的贸易枢纽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德国、中国和美国,这些枢纽在欧洲、亚洲和美洲三大区域发挥核心作用。相比美洲,亚洲和欧洲区域化效应最大,因而产生了“亚洲工厂”和“欧洲工厂”的概念。不过,研究发现,非洲目前仍然是个例外,由于出口贸易占比大,非洲主要依赖于全球性价值链。
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阿兰查·冈萨雷斯指出,一个地区区域一体化的程度,决定了该地区中小企业进入贸易价值链的程度。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区域贸易是它们进入国际贸易的第一步,是通向国际贸易的门户。
“这主要是因为区域贸易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贸易形式,深化区域贸易一体化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进入到更高一级的价值链活动中,面对客户提高议价能力,并使它们有机会进入国际市场,缩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差距。对于全社会来讲,则有助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阿兰查解释称。
报告同时指出,地区深度融合需要依赖该地区服务贸易、投资和基础设施的配合发展。具体来说,通过改善服务贸易、提高自身产业附加值,通过将投资和贸易同时纳入区域贸易协定中,并通过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来提高地区融合度。报告肯定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认为该倡议明确认识到基础设施与贸易和区域一体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报告建议,各国应通过签署同时涵盖贸易和投资条款的全面区域贸易协定,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通过加强区域融合来增强本地区吸引力,给予中小企业深度参与区域价值链的机会,以缩小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之间的差距。阿兰查称:“在贸易协定中,每增加一个内容,如投资、竞争政策、争端解决、环境因素等,贸易量就会增长2.5%,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差距将缩减1.25%。”
国际贸易中心于1964年根据关贸总协定有关条款设立,目前由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世贸组织共管,总部位于日内瓦。国际贸易中心自2015年起发布《中小企业竞争力展望》年度报告,致力于分析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就政府如何挖掘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提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