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自贸区动态
  3. 陕西自贸区动态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陕西自贸区动态

建设一流自贸试验区 服务“一带一路”大格局

  • 来源:admin
  • 发布者:
  • 浏览量:

建设一流自贸试验区 服务“一带一路”大格局

  从西安港出发,发往德国汉堡的中欧班列。

建设一流自贸试验区 服务“一带一路”大格局

自贸试验区政务大厅在企业注册登记环节已全部实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幅关于未来的美好蓝图。党的十九大报告就为自贸试验区描绘出了一幅这样的蓝图: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明确提出建设内陆型自由贸易港的新思路,强调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勇于改革,高起点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努力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

  今年4月1日,肩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国家使命,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陕西从此由一个内陆省份一跃迈入了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陕西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总面积119.95平方公里,中心片区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均位于大西安范围,这更吸引人们把期许的目光投向西安。

  在大西安追赶超越、加速奔跑的背景下,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改革、加速发展,扎实推进涉及西安市的127项改革试点任务,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三年改革周期一半以上的试点任务,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金融创新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成效。今年9月18日,商务部在西安调研自贸试验区工作时,对我市推进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先行区

  设立11个自贸试验区是国家在新形势下探索改革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侧重于开放领域的先行先试,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促发展,是全面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化投资领域改革、贸易便利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等,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

  打造“最优最佳最好”营商环境

  “革”和“新”是自贸试验区的关键词,改革与创新,也正是西安市推进行政效能革命、政府管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西安市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在自贸试验区,企业注册登记实现了19项事项联办,办理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内,初步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推进213项省级事权、101项市级事权下放到自贸试验区,试点设立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改革自主权不断增强;将四个功能区政务大厅改造为“一口受理”办事服务大厅,增加引导帮办、免费邮递、微信服务功能,推出1542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施行周末延时服务,周六、周日可提供98项政务服务。这些改革举措有力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改善了我市营商环境。

  刘博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是西安交大的一名博士后,同时也是西安博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公司落户在了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区功能区,“我真没想到,办理企业注册会这么高效,在联办平台一天就办好了注册手续。”刘博说。

  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的出台,让西安营商环境明显改善,阿里巴巴、京东、吉利电子、万丰奥特、富通、新松机器人、传化供应链、安博物流等一大批企业和项目落户自贸试验区。自4月1日挂牌至10月底,自贸试验区西安地区新增企业6258家(含西咸新区),注册资本1875.2亿元,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65家,带动相应开发区新增注册资本爆发式增长,资本集聚、产业集聚的效应十分明显。

  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新平台

  自贸试验区还有一组关键词:那就是“进”和“出”,即“引进来”“走出去”。

  怎样实现更好的“进”和”出”?从空间层面来讲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交通,而航空运输是最高效快捷的方式。打造完善的航空物流产业链,就要促进通关及贸易便利化,降低外商企业投资门槛。这方面,西安积极建设中国孟菲斯,推进贸易便利化创新。

  “舱单归并”就是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贸易成本的典型创新举措。西安爱菊集团从哈萨克斯坦采购2000吨初榨食用油,整列共装载43车、86个集装箱,发往国际港务区集装箱中心站。作为第一次国际铁路联运液袋运输,为确保班列快速、便捷通关,省市有关部门一起赴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协调通关事宜,最终确定采用“舱单归并”方式申报,把需要申报的货物从86票缩减为2票,通关费用也从之前的30100元降低到了700元,节省了97%以上。

  西安还开通了至哈萨克斯坦、汉堡、华沙、莫斯科、布达佩斯5条国际铁路通道,海陆空铁的多式联运体系基本形成;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正在筹备运营,粮食进境指定口岸、肉类口岸运行良好,实现了美国长滩港装船、青岛港中转后直接运抵西安港的“海铁联运+冷链运输+肉类口岸”模式,创新了国内冷链物流运输模式,通关效率大大提升。

  除了“引进来”,自贸试验区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在国际港务区的积极协调下,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投建的中哈产业园已竣工投产,年加工油脂、小麦各20万吨,多家企业与爱菊抱团“走出去”。

  联接世界买卖全球的引领区

  自贸试验区的第三组关键词是“便宜、便宜”。

  需要注意的是,这组词字同音不同,能清晰地反映出自贸试验区时代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也让这个专业且颇为“高大上”的词离百姓更近。

  “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打通货物直达中亚五国及欧洲腹地城市的通路;陆空联运打通跨境电商包机航线;海铁联运打通西安与全球的国际货运新航线,都为电子商务在西安的发展奠定良好的配套基础。

  如今,很多西安市民发现,身边的进口商品直营店越来越多,可以轻松买到国外的产品,“买全球、卖全球”不再是梦想。位于国际港务区的“洋货码头”已经成为陕西省、西安市跨境电商企业服务后台,成为国际、国内优质产品的网上交易中心和线下集散中心。

  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平台,形成了以中亚班列“长安号”、“西安港”、一类陆路开放口岸、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为基础的对外开放基础格局。

  金融开放创新的“试验田”

  对自贸试验区来说,“探索”无疑也是一个关键词。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本外币账户管理等开放措施,实施科技金融投贷联动等创新金融模式,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物流金融等新金融业务,打造丝绸之路金融创新合作试验区。

  其中的投贷联动业务,服务于大量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跨越了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鸿沟,将债务融资与股权投资相结合,既有效地增加金融供给总量,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又能解决初创型科技企业融资需求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不相容的难题,为初创期的小微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融资信贷渠道。

  类似这样的有益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发展建设中从未停止,带来良好的效果。刘博说:“这样的金融服务让我们这群教书匠实现了将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梦想,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合作交流的先导区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起点城市,自贸试验区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方面的作用自然不可忽视,这就说到了关键词“纽带”。

  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新模式,积极推进中欧影视文化交流中心、自贸试验区国际仲裁中心、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签证中心等一批国际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个官方机构、商协会落户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带一路”城市广播电视媒体协作体;与迪拜多种商品交易中心自由区达成战略合作。

  其中,高新区功能区、浐灞生态区功能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大力培育各种服务机构和示范企业,增强企业承接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这些项目的运营及合作关系的建立,必将有力促进“一带一路”城市间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

  展望未来,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已经在向我们徐徐走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正在加快形成。